

25-08-04
建筑节能目标强化
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》明确要求:
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率需达75%以上,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不低于30%2。
楼宇自控系统(BAS)被列为关键技术支撑,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(温湿度、光照等)及动态调节设备运行,实现能耗精细化管控,典型案例显示其可降低大型公建能耗15%-20%
8月1日,山东省发布《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核心内容如下:
1.总体目标
到2027年,全省将建立较为完善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机制,搭建统一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,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;到2030年,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,各设区市主城区新型基础设施全面覆盖,县(市、区)重点领域韧性显著增强,让群众共享更安全、更有序、更智慧、更高效的“韧性城市”生活。
2.重点任务与智慧建筑结合点
(1)设施韧性:
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:在管网、桥梁、隧道等加装物联感知设备,实现动态预警与协同处置。
建筑全生命周期监管:利用卫星遥感、物联网监测房屋位移、沉降、裂缝等参数,推行智慧工地全要素管理。
(2)空间韧性:
智慧住区: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推广嵌入式服务设施与智慧物业,建立数字赋能的安全治理体系。
数字家庭:新建全装修住宅标配智能产品,鼓励既有住宅数字化改造。
(3)管理韧性:
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:整合地理信息、建筑模型等数据,构建全域“数字沙盘”。
城市运行管理平台:实现省市县三级“一网统管”,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
山东省同步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:
产业生态构建
打造“1+4”试点格局(青岛国家试点+淄博等4个省级试点),组建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,累计培育试点企业100家、项目102个。
政策支持:将智能建造纳入省科技计划,装备与软件列入首台(套)推广目录,政府投资项目招标需明确智能建造要求。
地方实践
青岛:新增18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(如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改扩建等),要求规模化应用技术。
济南:建成全省首个城市级CIM平台,覆盖1654平方公里实景三维建模,推动“智慧工地”与装配式建筑全周期管理。
济南新城建试点成果
建成“1+3+N”平台体系(1个CIM底座+3个管理平台),支撑26类城市问题智能识别。
产业培育:布局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基地,2024年产值超70亿元。
楼宇自控技术升级
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:BAS系统通过负荷预测与智能决策优化能耗,降低运维成本。
挑战应对:政府拟通过补贴、标准化建设解决中小项目初期投资高、设备兼容性差问题
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